概括

教育留学

地理

区划

历史

人口

政治

经济

科教

军事

外交




外交

印度为不结盟运动创始国之一,历届政府均强调不结盟是其外交政策的基础,力争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冷战结束后,印政府调整了过去长期奉行的倾向苏联的大国平衡政策,推行全方位务实外交。印度也是金砖国家集团成员之一。

中印关系

  1950年4月1日中印建交。1959年西藏叛乱后,中印关系恶化。1962年10月,中印边境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1976年双方恢复互派大使后,两国关系逐步改善。1988年、1992年、1993年、1994年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总统文卡塔拉曼、总理拉奥、副总统纳拉亚南先后访华。1991年、1993年、1994年、1995年、1996年李
鹏总理、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副总理兼外长钱其琛、乔石委员长、江泽民主席分别访问了印度。1998年,印度以"中国威胁"为借口进行核试验,使中印关系严重受挫。

  2000年,5月28日- 6月3日,应国家主席江泽民邀请,印度总统纳拉亚南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2002年,中国同印度的关系进一步改善和发展。1月13-18日 应印总理瓦杰帕伊邀请,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对印度进行正式访问,先后访问了阿格拉

印度
、德里、孟买和班加罗尔。6月4日,江泽民主席在阿拉木图出席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峰会期间,会见了与会的印总理瓦杰帕伊。中印之间关于锡金的地位的异议还没完全解决。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印在金砖四国机制下开始了经济政治合作。

  印度90年代以来经济腾飞,争取国际大国地位的努力日益明显,开始威胁到安理会五常;印度、日本、德国联合成一个小集团频频争取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地位。中国的态度是安理会需要改革,但不明确支持这三个国家。

中印边界

  中印边界全长约1700公里,习惯上分为东、中、西三段:东段长约650公里,从中国、印度、缅甸三国交界处至中国、印度、不丹三国交界之处的底宛格里;中段,长约400公里,从西藏普兰县的中国、印度、尼泊尔三国交界处至札达县的6795高地;西段长约650公里,从札达县的6795高地至新疆的喀喇昆仑山口。整个边界从来没有正式划定过,但根据双方历史行政管辖所及,形成了一条传统习惯边界线,东段是沿喜马拉雅山脉南麓,中段是沿喜马拉雅山脉,西段是沿喀喇昆仑山脉。

  中印边境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复杂的背景。

  西线边界:克什米尔东半部(含拉达克地区),7世纪时东半部开始属于吐蕃(今天青藏高原地区)版图,1242年青藏高原地区全境并入中国元朝(蒙古汗国)版图,元朝在此驻军,为宣政院辖地。

  中线边界:锡金、不丹自8世纪即为吐蕃(西藏)领土,元朝统一西藏后,成为中国的领土,到清朝时才分裂出去,深受藏族文化的影响。

  东线边界:公元1228年,中国云南、缅甸东北部一带的傣族越过阿萨姆东部山脉,统一了各部族,结束了长期的战乱,建立了阿洪王朝(Ahom),史称阿霍姆王国或阿萨姆王国。

  锡金、不丹和阿萨姆邦地区等从来不是印度的一部分,不丹也与印度基本上没有联系,印度东部从来就没有和中国交界。锡金、不丹自7世纪开始即为吐蕃(西藏)领土,元朝统一西藏后,成为中国的领土,不丹到清朝时才分裂出去,但作为清朝的藩属国,深受藏族文化的影响。锡金大部分仍然是中国领土,从7世纪到1890年的1200多年属于中国的领土。1890年中英在加尔各答签订了《中英会议藏印条约》主要内容为:清廷承认锡金割给英国保护;划定中国和锡金的边界;由此锡金沦为英国的"保护国"。因为不丹和印度在1949年签订《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内容主要是不丹内政和外交要接受印度的指导,印度在不丹驻军,印度开始干预不丹,却导致了中国与这个曾经是中国领土和藩属国的国家一直无法建交。1914年,在中英藏三方参加的解决西藏问题的"(印度)西姆拉会议"上,英方代表亨利.麦克马洪以喜马拉雅山脊分水岭的连接线作为界线,炮制了一条新的印藏边界线,将中国藏南约 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归英属印度。这是一条非法的边境线。

  2008年1月,辛格总理在访问中国后不久,就到包括中印边界东段争议区视察,抛出推动印度东北边境地区开发的一揽子计划。11月8日,印度外长慕克吉又在中国达旺地区(印度称为"阿鲁纳恰尔邦")访问时老调重弹,再次宣称印度对达旺拥有主权。

  不论是东线的麦克马洪线,还是西线的约翰逊线,都不具有法律依据,从来没有得到过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承认。锡金王国是1975年被印度并吞的,北京一直拒绝接受这一既成事实。这次签署的边界协定规定,中印两国重新开放自中印边境战争以后一直封闭的一个锡金边界口岸,另外还准备在中印边境再开放一个口岸。在中印边界协定中,锡金被视作印度的一个邦,喜马拉雅山麓的纳图拉口岸定为边防和海关检查关口。

  印度在边界谈判中顽固坚持自己的主张,不仅对中国在东线合理的领土要求置之不理,甚至还妄图在西线阿克赛钦瓜分一片土地。鉴于印度的强硬立场,解决中印边界争端任重而道远。

  1962年11月21日24时,中印边境中国边防部队接到了毛泽东签署的命令。总参谋部用特急电报下发到各部队。我军决定于11月22日零时起,主动停火,并于12月1日开始,主动撤回到1959年11月7日双方实际控制线的内侧20公里地区。

  1962年11月22日零时。中国军队遵照毛泽东的命令,在中印边界 全线停火。1962年12月1日,中国军队主动后撤。到1962年3月1日全部后撤到1959年9月7日的实际控制线20公里以内。这是中国政府出于保持中印友好关系的愿望,再一次用实际行动 表示中国主张。

印俄关系

  印度与前苏联于1947年建交。1955年后,苏联开始向印提供巨额经济、军事援助。1971年,两国签订"和平友好合作条约",建立极为密切的双边关系。1991年底苏联解体后,印大力开展与俄罗斯和其他各独立国家的接触交往。1993年,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访印,两国签订了"印俄友好合作条约"、"印俄防务合作协定"和"印俄贸易合作议定书"等九项协定。2000年,印俄关系得到进一步加强。2001年,印俄关系继续稳步发展。2002年,印俄关系继续得到巩固,双方进一步深化军贸和军技合作。

印美关系

  50年代~60年代,两国关系密切。1971年印与前苏联签订"和平友好合作条约"并发动肢解巴基斯坦的第三次印巴战争后,印美关系严重受挫。80年代后期关系有所恢复,近年来得到进一步发展。目前,美是印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投资国。

  2000年,印度积极拓展同美国关系。2001年,印度继续巩固印美关系发展的势头。2002年,印积极推动同美国关系,双方在军事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发展迅速。

印欧关系

  2000年,印与欧盟建立首脑会晤机制,成为继中国之后第二个与欧盟建立类似机制的发展中国家。欧盟是印最大的贸易伙伴,双方贸易额占印外贸的近30%。

  2002年,印与欧盟国家关系进一步发展。

  进入21世纪,印度陆军已经向俄罗斯购买了310辆T-90主战坦克。 印度陆军高级军官则表示,陆军用1781辆主战坦克替换老旧的T-55和T-72坦克的需求,将通过引进1657辆俄制T-90S和订购的124辆阿琼坦克得到满足。俄印签署协议引进310辆俄制T-90S坦克,根据双方又达成协议,印度再进口347辆T-90S坦克,而且印度阿瓦迪重型车辆制造厂已经开始根据俄方许可证生产另外1000辆T-90S坦克。

  目前,印度已宣布在未来十年里要建立一支航母舰队和核潜艇的计划。最近,印度还进行了可携带核弹头的导弹试射,其射程可覆盖中国的主要城市。而在临近中国的边境地区,它也正在重新开启空军基地。 为鼓励印度制衡中国,俄罗斯逐步加强与印度军队紧密合作。

印亚关系

  印度同东南亚国家地理位置相近,有悠久的历史关系,但因印1970-1990年间外交上推行亲苏政策及双方在柬埔寨问题上存在分歧,印与东南亚国家政治关系一般。九十年代,印积极推行东向政策,重视加强同东盟各成员国的交流与合作。1996年印成为东盟全面对话伙伴国,加入东盟地区论坛。1997年参加孟印缅斯泰经济合作组织;2000年11月与泰国、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共同成立湄公河-恒河合作计划。

  2002年,印度和东盟举行首次领导人会议,建立印度--东盟10+1对话机制,标志双方关系进入一个新阶段。

印日关系

  发展势头良好。2000年,印日建立全球伙伴关系。2004年起,印成为日最大海外开发援助对象。2006年12月,印总理辛格访日,双方宣布建立战略性全球伙伴关系,并将2007年定为"印日友好年"和"印日旅游交流年"。2008年10月辛格总理访日,与日本首相麻生太郎举行会谈,双方同意在能源安全、气候变化、联合国改革等问题上加强合作,发表了《印日安全合作联合宣言》和《印日全球战略伙伴关系进展联合宣言》。2009年12月,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对印度进行访问。日印两国于2007年初启动经济合作协定谈判。这是日本迄今签署的第12个经济合作协定。

印巴关系

  1947年8月印巴分治后始终不睦,并于1948年、1965年和1971年三次爆发全面战争。1971年12月断交,1976年7月复交。1998年,印巴相继进行核试验,展开核军备竞赛,两国关系急剧紧张。1999年2月,印总理瓦杰帕伊与巴总理谢里夫签署了《拉合尔宣言》,双边一度缓和。但4月印巴试射导弹,5月两国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卡吉尔发生激烈冲突,印巴关系再次由缓和趋向恶化。12月,一架印民航班被劫持,印外长指责巴与此事有牵连。

  2000年,印巴关系处于僵持状态,年底气氛有所缓和。2001年,印巴关系以"9·11"事件为界线呈前缓后紧之势。2002年,印巴关系仍处于紧张对峙状态。

印邻关系

  印度与南亚邻国各方面联系较多,但也存在许多矛盾。1997年,印对邻国政策做出重大调整,推行"多予少取"的"古杰拉尔主义"政策,与各国关系普遍得到明显改善。1998年,印度核试引发南亚地区核军备竞赛,导致南亚局势急剧紧张,南亚其他国家对此仅作谨慎表态。1999年,印巴在克什米尔地区爆发卡吉尔冲突,南亚局势恶化,南亚其他国家均对此表示关注,呼吁印巴两国保持克制和冷静。